自治區黨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深度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以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為重點,抓住國家加大西部開放力度的機遇,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全面提升對內對外開放水平。
此次協議的簽訂,既是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具體舉措,又是民企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的鮮活范本,更是央企、民企發揮各自專業優勢,對“抱團出海”新模式的再一次探求。
央企民企攜手開發“藍色走廊”
1月10日,中鐵國際集團總經理陳詩平、太平洋建設集團創始人嚴介和分別代表雙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并就“藍色走廊”高速公路項目開發進行簽約。
中鐵國際集團是由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為實施“大海外”戰略、加快“走出去”步伐、整合系統內外經資源而設立的專業化外經公司,是一家央企。
雙方約定,將積極發揮各自專業優勢,增強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合作開發國際項目,更好地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倡議。
“藍色走廊”是一條位于亞得里亞海、愛奧尼亞海沿岸的高速公路,是串起海岸線多個國家和地區交通的重要紐帶。項目建成后,將連接克羅地亞、黑山、阿爾巴尼亞和希臘等國家,為最終建立“地中海貿易圈”起到推動作用。
根據協議,雙方將共同組建合資公司,負責項目的投資、建設及運營。此外,雙方還將參與到包括政府機構、金融機構、合作公司等在內的阿爾巴尼亞“藍色走廊”項目指導委員會的組建中,履行對項目的指導和決策職責。
陳詩平表示,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先行者,中鐵國際集團在海外市場布局多年,具有成熟的人才團隊和豐富的項目經驗。他十分看好雙方此次“藍色走廊”項目的開發前景。
業內人士認為,在與中東歐國家的合作中,跨國基礎設施建設是最有利的“敲門磚”。而成立于1995年的太平洋建設,正是一家以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為核心產業的企業,在2017年世界500強中,位列第89位。
嚴介和說,雙方的此次合作,是民企和央企優勢互補的一次合作。太平洋建設將與中鐵國際集團攜手打響海外市場口碑。
“抱團出海”實現“一加一大于二”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企業采取“抱團出海”方式促進資源共享和要素融合,不但能贏得更廣闊的發展天地,還能推動企業全球化發展,讓“走出去”結出更多的碩果。
正是基于這樣的共識,促成了此次跨體制合作。但這并非雙方第一次抱團。
2017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中鐵國際集團、太平洋建設與烏克蘭政府共同舉行簽訂關于烏克蘭基輔市4號地鐵線建設項目合作備忘錄。當年11月,雙方組成聯合體,與基輔市政府成功簽署了項目正式合作協議。
嚴介和說,民企具有靈活的決策機制、豐富的經營經驗,央企則擁有得天獨厚的政策、資金優勢,在海外陌生環境中,民企與央企遵循“平等互利、資源共享”的原則,把優勢的互補性轉化為發展的互助力,就能產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共贏效應。比如此次合作,就是充分發揮了大型民企與央企的各自優勢,同時契合雙方的內在需求。
“太平洋建設將充分發揮企業資質和品牌優勢,優先選擇中鐵國際合作開發海外項目;而中鐵國際集團將選派配置科學的項目團隊,積極高效經營開發項目,共同推進合作項目,實現強強聯合。”嚴介和說。
事實上,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以及國際產能合作的加快,抱團合作成為企業“走出去”的必然選擇。
陳詩平認為,未來中國企業“走出去”將從產品和勞務輸出,逐漸轉變為資本輸出,基礎設施建設是重點,產能合作是抓手,產業鏈分工和協作在這個過程中將重新得到優化,抱團合作模式能夠實現多贏互利。
深度參與核心區建設
“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地位的確立,讓新疆成為一個巨大的聚寶盆,企業一定要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嚴介和說。
為此,太平洋建設于2016年底正式注冊落戶新疆,完成了挺進大西北的重大戰略轉移,成為第一家總部設在新疆的世界500強企業。
遷址新疆之后,太平洋建設以新疆本土企業身份,積極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2017年,與新疆各地(州、市)及生產建設兵團簽署了4000多億元協議。備受好評的烏魯木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市區)城北新區地下綜合管廊工程PPP項目就是其中一個亮點。
去年底,新疆出臺相關政策明確推進核心區建設28項重點任務,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重點之一。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太平洋建設有信心更有底氣。今年,隨著相關重點項目在新疆14個地(州、市)的全面推進,我們將進一步展示出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的實力。”嚴介和說。
據悉,自“一帶一路”倡議發起以來,太平洋建設一邊重點布局國內沿線樞紐城市,一邊積極布局海外。其中,與哈薩克斯坦的地鐵項目、巴基斯坦的鐵路項目等,已取得實質性進展,并與伊朗達成266公里高速公路建設合作意向,與沙特阿拉伯簽訂合作協議。
展望“一帶一路”建設廣闊前景,嚴介和認為,民企可以有更多、更大作為空間。太平洋建設將搶抓政策機遇,充分利用世界500強企業的優勢,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主動作為、多作貢獻,從太平洋建設走向建設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