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車龍頭經營穩步向好,混改有望逐步推進
“合力”品牌國內知名,布局叉車全系列產品
安徽合力始創于 1958 年,擁有 60 余年的發展歷程,是國內工業車輛知名品牌。公司主要從事工業車輛、智慧物流產業及其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制造與銷售,以及配件服務、融資租賃、車輛租賃、維保服務、再制造等后市場業務。
公司產品系列擁有 24 個噸位級、500 多個品種、1700 多種型號,產品覆蓋了 0.2-46 噸系列內燃和電動工業車輛、智能物流系統、港機設備、特種車輛、工程機械及傳動系統、工作裝置等關鍵零部件。
公司通過海內外營銷服務體系和智能網聯系統,可為不同行業、不同生態、不同場景用戶提供綜合性物料搬運解決方案。
營收穩步增長,叉車是主要貢獻
公司營收保持穩步增長。2022 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156.73 億元,同比增長 1.66%;實現歸母凈利潤 9.04 億元,同比增長 42.62%,主要系公司圍繞“電動化、低碳化、網聯化、智能化”發展目標,積極開拓國內、國際市場,公司鋰電新能源叉車及國際化業務產銷規模實現快速增長,推動公司經營業績同比提升。
2022 上半年公司電動平衡重式叉車銷量實現同比增長 35%,電動乘駕式倉儲叉車銷量實現同比增長 78%,海外市場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 68%。2018-2022 年,公司營收 CAGR 為 12.84%,歸母凈利潤 CAGR 為 11.61%。
內燃叉車和電動叉車業務是公司主要營收及毛利潤來源。
公司產品主要包括內燃叉車、電動叉車、其他工業車輛。內燃叉車和電動叉車為公司的主導產品,2019-2021 年兩者的銷售收入合計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80.32%、82.46%、82.24%。
公司近年來加快創新驅動發展步伐,為邁向“3060”雙碳目標積極行動,在這一戰略指引下,公司的電動叉車業務成為了公司發展的重點和未來方向,2019-2021 年電動叉車銷售額分別為 18.07 億元、27.90 億元、33.16 億元,占營業收入比分別為 17.84%、21.80%、21.51%,銷售數量分別為 5.5 萬臺、8.4 萬臺、12.7 萬臺,銷售收入、數量均取得了持續增長。
內燃叉車作為公司另一種主導產品,2019-2021 年銷售額分別為 63.30 億元、77.62 億 元、93.63 億元,占營業收入比分別為 62.48%、60.66%、60.73%,銷售數量分別為 9.7 萬臺、13.7 萬臺、14.8 萬臺,銷售收入和銷售數量均取得了持續的提升。
公司后市場服務收入主要包括零部件銷售、配件銷售、維修服務、租賃服務等,近年來收入持續提升,后市場服務收入是公司“十四五”期間重點關注的“三個提升”業務領域之一,未來計劃通過提升營銷網點業務能力、配件供應商分類管控、建立信息共享平臺、擴展智慧物流系統解決方案等手段擴大業務規模。
公司海外業務收入規模處于持續增長態勢。
公司堅持國際化戰略,不斷完善海外營銷服務體系建設,持續提升產品國際競爭力,通過在國內外設立直屬銷售子公司及授權和特許經銷商的方式組建營銷服務網絡,為全球用戶提供優質的工業車輛產品和服務。
公司海外業務收入占比逐年提升,由 2019 年的 16.60%提升至 2021 年的 19.18%,增長 2.58pct,2022 上半年公司海外業務收入占比達 26.86%,延續增長態勢。
公司盈利能力有望回暖,規模效應下,銷售、管理費用率持續下降。
2019-2021 年公司綜合毛利率、凈利率有所下降,主要系各項原材料價格上漲所致,其中鋼材、生鐵等屬于大宗商品的原材料價格上漲明顯,導致毛利率下降。同時,公司 2020 年開始根據新收入準則要求,將銷售商品有關的運輸費用計入營業成本,也使得毛利率有所下降。
公司充分發揮研發優勢和技術儲備,大力拓展競爭力高、盈利能力強的電動及新能源產品 線,推進海外業務拓展,疊加原材料價格下降,未來毛利率、凈利率有望回暖。2019- 2021 年公司銷售費用率和管理費用率持續下降,主要受益于公司收入規模增長帶來的規模效應。
公司電動叉車毛利率高于內燃叉車,后市場服務毛利率最高。
電動叉車和內燃叉車業務 2021 年毛利率分別為 16.87%和 13.72%,22H1 電動叉車毛利率已表現企穩回升。公司的后市場服務毛利率相對較高,2021 年毛利率達 21.0%,隨著公司持續提升服務性收入占比,增加國際市場綜合服務中心建設投入以實施更深更廣的國際市場開發,后市場業務盈利水平或將向好。
混改有望逐步落地,經營效率穩步提升
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安徽省國資委。截至 2023 年 3 月 23 日,叉車集團直接持有公司 28844.85 萬股股票,約占公司總股本的 38.97%,為公司控股股東。
安徽省國資委持有叉車集團 90%股權,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國有屬性保障公司股權結構穩定,推動公司長遠健康發展。
公司加快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劃,穩步推進“三項制度”改革,通過經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進一步規范董事會建設,建立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
根據公司 2022 年 6 月官網消息,公司實現了 23 家子企業董事會應建盡建和外部董事占多數,落實 4 家重要子企業董事會六項職權。
公司深入推進職業經理人制度,39 家子企業的 96 名經理層成員全部實行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不斷優化完善考核體系,持續激發內在活力;開展管理人員競爭上崗,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行“計分制+表決制”評價,體現以業績為導向的量化式骨干評價評聘模式,嚴格執行 3%下調比例要求,開展全員績效考核;優化管理部門架構,面向市場,進一步適應工業車輛、智慧物流、工業互聯網等業務發展需要。
叉車:制造業周期景氣向上,電動化+國際化打造成長新動能
多樣化產品適應多場景需求,全球空間超千億
機動工業車輛主要采用燃油發動機或蓄電池電動機為驅動力,用于搬運、推頂、起升、堆垛或碼放各種貨物。
按世界工業車輛統計協會及中國工業車輛協會統計口徑可分為電動平衡重乘駕式叉車(Ⅰ)、電動乘駕式倉儲叉車(Ⅱ)、電動步行式倉儲叉車(Ⅲ)和內燃平衡重乘駕式叉車(Ⅳ&Ⅴ)五大類型,并可按動力類型、車輛結構和應用領域進一步分類。按動力類型不同分為內燃叉車和電動叉車。其中,傳統內燃叉車主要使用柴油或汽油,同時包括以 LPG、CNG、LNG 為代表的燃氣叉車和混合動力叉車。
電動叉車目前主要 還是采用鉛酸電池,新技術驅動下,以鋰電池為動力的新能源叉車占比逐步提升。
按車輛結構和應用領域不同分為電動倉儲叉車和平衡重式叉車。其中,電動倉儲叉車包括電動乘駕式(Ⅱ)和電動步行式倉儲叉車(Ⅲ),平衡重式叉車包括內燃平衡重式叉車(Ⅳ&Ⅴ)和電動平衡重式叉車(Ⅰ)兩類。
分產品類型看,內燃叉車等大功率工業車輛主要用于機械制造、港口、建筑等對尾氣排放和噪音沒有特殊要求的戶外領域,電動倉儲叉車則主要適用于商業、倉儲物流等室內領域。
叉車行業下游應用廣泛,主要應用于制造業、交通運輸業、倉儲業、郵政業、批發和零售等多種行業,景氣度受單一領域影響較小,但與宏觀經濟整體運行周期關聯較為緊密。
從下游應用分布來看,叉車行業需求與制造業(如機械制造、食品飲料、石化、造紙、3C、汽車、電子等)、倉儲物流行業相關度較高,其中,制造業應用占比約 60%-70%左 右,倉儲物流占比約 20%-30%。伴隨物流技術進步、叉車屬具的發展以及配套件的技術進步,叉車已成為一種多系列、多品種的物流運輸、裝卸、倉儲搬運機械設備。
機動工業車輛發軔于美國,最先用于軍事領域,并逐漸形成以美、日、德為代表的制造大國。我國直到 1953 年才揭開行業序幕,而行業發展步入軌道則在 20 世紀后期,現已后來居上成為全球制造和銷售第一大國。
近年來全球叉車行業呈現穩中有增的趨勢,自 2009 年以來銷量持續向上,目前已連續多年創歷史新高,行業周期波動較小。2021 年全球叉車市場銷量約 197 萬臺,同比增長 24.4%,估算市場規模超千億。
細分市場來看,歐美與亞洲為主要市場。2021 年,歐洲、美洲、亞洲銷量占比分別約為 30%、17%、51%。
制造業資本開支向上趨勢明確,新一輪周期有望開啟
與工程機械其他細分板塊相比,叉車偏弱周期。雖然屬于工程機械行業,但是叉車與其他工程機械行業明顯不同。從銷量來看,挖掘機、起重機、裝載機等在過去 10 年的時間內具有比較明顯的周期性,相比較而言叉車行業的成長性更加突出。
我國叉車市場與全球叉車市場趨勢相同,從 2016 年開始增速大幅提升,到 2022 年全國叉車銷量達到 104.80 萬臺,2016-2022 年全行業叉車銷量年復合增長率為 18.94%。
叉車銷量趨勢與下游制造業周期相關,對歷史銷量回溯看,大概 3-4 年為一個周期。在 2016-2019 年的周期中,叉車行業銷量中樞顯著抬升。2020 年后,制造業資本開支進入上行周期,疊加海外出口加速,行業開啟又一輪上行周期。
2016 年后國內叉車銷量中樞顯著提升,主要受益于工業品需求回暖、倉儲物流行業發展、機器替人等因素。
在貨幣政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 2016 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開始觸底回升等因素影響,工業品需求回暖帶動叉車銷量保持較快增速。
另外,快遞行業從 2011 年至 2016 年經歷了行業高速發展的紅利期,每年快遞業務量增速保持在 50% 左右,行業發展方式比較粗放,機械化自動化程度相對較低。
2016 年后行業增速換擋,主要快遞企業更加注重成本與效率的平衡,倉儲、轉運中心等環節對叉車等設備需求量加大。
當前時點,國內制造業周期修復有望帶動叉車行業回暖。
2020-2022 年為最近一輪周期, 21Q2 開始行業進入下行周期,并于 23Q1 達到 20Q1 的低位水平。
當前制造業景氣面臨修復契機:
1)1 月 PMI 為 50.1%,重回榮枯線之上;2 月 PMI 為 52.6%,環比提升 2.5pct,疫情政策優化后,今年以來制造業恢復擴張;
2)企業中長期貸款是制造業資本開支的前瞻指標,當前領先指標向上趨勢基本明確。2 月新增企業中長期貸款 1.11 萬億,同比+119.7%,增速已連續 7 月維持高位。
從移動 12 月平均來看,新增企業中長期貸款增速自 2022 年 6 月降幅收窄,10 月增速首度回正,當前拐點向上趨勢基本明確,后續有望進一步開啟上升通道。23Q2 隨著制造業景氣度復蘇,叉車行業景氣有望修復,疊加海外出口加速,行業或將開啟新一輪上行周期。
鋰電叉車滲透率提升貢獻增量需求且打開出口市場
倉儲場景深化運用疊加環保政策促進電動化運用滲透 叉車電動化趨勢明顯,2020 年中國電動叉車銷量首次超過內燃叉車。內燃叉車雖功率 強勁、使用范圍廣,但廢氣和噪音污染嚴重,相對而言,電動叉車經濟環保優勢更為明 顯,未來電動叉車銷量占比將繼續提升。
環保政策加碼促進叉車電動化趨勢?!皣睒藴视?2015 年 10 月 1 日開始實施,目前“國三”標準已經實施超過五年,“國四”標準也于 2022 年 12 月全面實施?!皣摹睒藴实膶嵤┑贡苾热疾孳囌急认陆?,伴隨政策推進落實,存在排放污染的內燃叉車勢必面臨較大壓力,同時,環保性能突出的電動叉車迎來良好發展機遇。
隨著技術進步,電動叉車在下游倉儲物流場景下更具優勢。隨著叉車電池、電機、電控等技術的進步,電動叉車在充電效率、重復充電次數、功率等核心指標上均明顯提升。
并且電動叉車噪聲小、無污染,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低于內燃叉車。此外,近年來激增的大型物流倉庫都屬于室內應用場景,零噪音和低排放的要求更高。
在室內環境下,叉車的作業距離較短,對電池的續航里程沒有那么嚴格的要求,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電池成本。
根據 Interact Analysis 倉儲自動化研究,更多靠近用戶的微型交付中心取代位于郊區的大型物流中心已經成為趨勢,即通過在核心城區建設微型倉庫,實現當日送達或在規定時間段送達。這些倉庫靠近民宅,所以對噪音和排放的控制要求更高。
因此,電動叉車市場會得到進一步發展。叉車電動化向高價值量的電動平衡重和電動乘駕式叉車延伸。
分產品來看,1)電動倉儲叉車持續高增長,2021 年銷量同比增長 63%,總銷量占比近 50%;
2)分產品來看,電動步行式倉儲叉車增長最快(國內倉儲叉車主要類型),2021 年同比增長 64%,2016-2021 年復合增長率為 41.57%。同時,2021 年,高價值量的電動平衡重乘駕式叉車和電動乘駕式倉儲叉車銷量快速增長且占比不斷提升。
2021 年二者合計占我國叉車銷量的 11.69%,比 2020 年提升 0.78pct。二者銷量持續提升的同時,其高價值量屬性有望帶動整個行業盈利提升。
鋰電叉車重點發力,發展空間大,助力打開國際市場
隨著全球叉車電動化趨勢的發展,鋰電叉車將逐步取代鉛酸電池叉車。一直以來,鉛酸蓄電池憑借性價比高、技術成熟、供應穩定等優勢主導了電動叉車市場。但近年來鋰離子電池技術飛速發展,技術進步下,一方面,生產規模加大帶來成本降低且鋰電池具備不需要維護,效率更高,使用壽命更長等優勢;另一方面,鋰離子電池的化學性質允許接受更高的電流率,這意味著鋰離子電池充電更快。
鋰離子電池將成為電動叉車的第一選擇,鋰電叉車市場空間大。根據 Interact Analysis 預測,到 2028 年,電動叉車將占據全球叉車出貨量的 70%,其中大半都是鋰離子電池叉車。第三類叉車預計占出貨總量的 43%,其中 75%以上將搭載鋰離子電池。
以美國叉車市場為例,鋰電叉車需求主要受益電動叉車占比增長及鋰電叉車滲透率持續提升。
一方面,美國叉車市場目前在電動和內燃設備之間分別為 70%/30%,電動占比不斷增加。地方和國家環境立法預計將推動用電動叉車取代內燃叉車,電動叉車需求有望持續擴容。比如,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CARB)正在制定立法,將“從 2026 年開始禁止出售超過 12000 磅載重的大型內燃式(LSI)叉車”。
另一方面,鋰電叉車占美國市場銷量將持續增加。根據 CALSTART 預測,到 2029 年,美國叉車年銷量將超過 33 萬輛,其中近 25 萬輛將是電動叉車,其中包括 8.8 萬輛鉛酸和 15.6 萬輛鋰離子叉車,鋰電叉車占叉車總銷量比例達 46.92%。
國內鋰電叉車逐步成熟,引領行業發展,近年鋰電叉車外銷量大幅增加打開叉車出海的增長空間,增益國內需求平滑周期波動。
2020 年新冠疫情后,國內叉車出口保持較快增長,或得益于國內制造業供應鏈的明顯優勢,在疫情后率先復工復產。同時我們看到,在海外疫情逐步放開恢復正常后,國內叉車出口仍舊呈現快速增長勢頭,2022 年叉車出口占比進一步提升至 34.5%。
一方面,或由于國內叉車產品和技術持續增強,與外資品牌產品逐步比肩,并在價格上具備優勢;同時,國內叉車龍頭也在加大對海外市場的布局和投入力度取得海外市場拓展成效。另一方面,歐美叉車市場以電動化產品為主,而國內叉車龍頭電動產品性價比持續提升,在海外市場的品牌接受度及市占率均持續增加。
海外鋰電叉車需求不斷增長直接增益國內鋰電叉車出口。從出口端看,近年來國內叉車出口維持較快增長,2021 年,我國出口叉車 31.58 萬臺,其中鋰電叉車 18.15 萬臺,占比 57.5%,遠遠高于 2018 年的 8.6%。
往后看,當前國產叉車海外市占率仍較低,測算 2019-2021 年國產叉車海外市占率分別 14.7%、18.8%、26.6%。2021 年海外叉車銷量(注:不含國內出口)為 87.0 萬輛,海外市場滲透空間廣闊。隨著中國叉車行業出口增長疊加全球叉車行業鋰電化程度加深,我國叉車龍頭企業有望持續擴大鋰電叉車出口,進一步提升市場地位。
新能源布局+國際化拓展+盈利修復,龍頭強者愈強
市占率持續提升,海內外發展空間均較大
國內叉車行業集中度較高。叉車行業已進入成熟階段,同時,產品技術變革較小且壁壘相對不高,在產品質量和技術的基礎上,行業競爭更多體現在規模優勢、成本控制、銷售渠道和售后服務等方面的綜合。
目前,國內叉車行業集中度較高。2021 年國內叉車總銷量為 110 萬輛,安徽合力、杭叉集團銷量分別為 27.5、24.8 萬輛,合計市占率接近 50%,其中在內燃叉車方面合計市占率超 60%。近年來,隨著優勢企業綜合競爭實力不斷凸顯,行業集中度呈現持續提升趨勢,公司市占率有望進一步提升。
從全球市場來看,叉車作為傳統成熟行業,海外發展時間更久,行業格局以歐美龍頭為主,且產品定位高端化、市場分布全球化。
全球范圍來看,日本豐田、德國凱傲集團和德國永恒力為全球叉車龍頭,目前公司已進入全球叉車行業前十,2021 年營收排名全球第 7。
公司在全球市場份額快速提升,海外拓展具有較大空間。
按叉車銷量口徑計算,2021 年公司全球(包含中國在內)市占份額約為 14.0%;由于國內總體產品附加值較低,所以若以營收規模計算,公司在全球市占份額或有所下滑。此外,2021 年公司海外營收占比 19.2%,處于較低水平。因此,若剔除國內市場銷量數據,公司海外市占率或處于低位,未來海外市場仍有較大份額提升空間,出口高增有望保持。
公司經過多年深耕,已建立完善的全球化布局,持續提升海外市場地位和品牌影響力,海外業務擴張穩步推進。
公司擁有全國 25 家省級營銷機構和近 500 家二、三級營銷服務網絡以及由歐洲、東南亞、北美、中東四大海外中心和 80 多家代理機構組成的國內、國際營銷服務體系,能夠為用戶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增值服務,產品暢銷全球 150 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公司在法國、泰國分別設立了“合力歐洲中心”與“合力東南亞中心”,“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布局優勢顯著。
疫情以來,公司抓住海外市場需求高增的機遇,實現了海外營收的快速增長。
2021 年,公司努力克服海外疫情和空箱緊缺等不利因素影響,持續優化業務布局和產品出口結構,投資建立合力中東公司,加速公司海外中心布局,并創造了整機出口 6.38 萬臺的新紀錄,同比增長 70.4%,海外收入占比同比提高 4.4pct。
2022 上半年,公司在國際市場方面完成了“合力中東公司”的設立,進一步加快公司國際化戰略落地、落實。2022H1 公司在海外市場獲得南美 500 余臺鋰電叉車大單,實現整機出口同比增長 27%,實現收入同比增長 68%。
同時伴隨全球化營銷網絡體系搭建,公司后市場服務已初具規模,進一步強化公司市場競爭力。公司通過整車銷售、車輛租賃、融資租賃、電商平臺等方式為不同用戶提供多樣化解決方案。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能夠為不同區域用戶提供整機銷售、配件供應、維修保養、產品培訓、三包服務、技術咨詢等一系列服務。
全球化布局下,公司能夠承諾主要部件的質保期為 1 年或工作 2000 小時(部分產品延長至 2 年或 4000 小時);從接到用戶反饋的產品故障信息開始,服務網點在 300 公里以內的可實現 24 小時內上門服務,服務網點 600 公里以外的實現 72 小時內上門服務,確保用戶享受快速響應的優質服務。
后市場服務是切入海外渠道、培養客戶粘性的重要手段,海外龍頭凱傲集團和永恒力集團的后市場服務占叉車業務收入比例在 50%-60%左右,為海外品牌核心競爭優勢之一。而公司后市場服務業務發展已初具規模,2021 年后市場服務收入已達 25.88 億元,營收占比 16.8%,但相較海外龍頭仍將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往后看有望持續貢獻增量收入及業績。
鋰電+氫能源雙動力共同發展
公司順應行業趨勢,積極布局鋰電產品。隨著行業鋰電化趨勢的發展,公司近年來加快創新驅動發展步伐,與寧德時代、CATL、杭州鵬成新能源等成立合資公司,推動行業電動產品鋰電化發展進程。
公司基于現有整機技術研究的應用,對鋰電池在新能源平衡重叉車、電動倉儲車輛上的應用進行了深入研究,重點圍繞新能源鋰電池、節能等關鍵核心技術應用,現有新能源車型涵蓋了 1-10 噸電動平衡重叉車及大部分電動倉儲車輛。
從產品推出進程看,2020 年,特別開發的鋰電池專用車即投放市場。2021 年,公司 G2 系列鋰電專用車實現批量上市,并成為年度爆款產品;同時發布 K2 高壓鋰電叉車并參展世界制造業大會。
2022 年 2 月,合力全新一代 H4 鋰電新能源叉車正式發布,系列化車型首次同步推出緊湊型 2t 及 3.8t 電動平衡重式叉車,具有舒適節能、穩定可靠、智能安全、維保便捷等優勢,可滿足不同使用場景的需求。2023 年首批 110 臺 H4 叉車已交付海外客戶,順利啟航歐洲。
公司在鋰電叉車領域擁有行業領先的技術水平。
公司已通過自主研發結合產學研合作,掌握了鋰電池叉車電源延時控制系統、旁通式能量再生的下降發電節能液壓系統、基于大數據云平臺的叉車故障診斷與遠程支持系統等核心技術,并進一步開展基于高壓鋰電的安全防護及系統集成技術、新型高效同步電機及控制技術、高充電倍率和高安全性鋰電池技術等的研究應用。
未來,伴隨公司開展電動及新能源類叉車研發和攻關,加快高附加值的智能化專用產品研發和產業化應用,推進產品“低碳化”,其在鋰電叉車領域的行業地位或將進一步占優。
同時,公司積極布局工業車輛氫能領域,實現“鋰電”與“氫能”雙動力共同發展。
預計 2025 年,國內叉車市場需求量將突破 140 萬臺,其中新能源叉車占比將達到 75%。未來工業車輛行業,“鋰電”與“氫能”雙動力將共同發展,促進實現整個工業車輛行業新能源化。
公司先后完成 2-10 噸氫燃料電池叉車研發工作,通過加氫平臺建設努力打通氫燃料電池叉車產業化應用最后一公里,并與合作伙伴制定了 200 臺氫燃料電池叉車批量化市場應用計劃。截止 2022 年 9 月,公司氫能叉車實際采購訂單達到 65 臺。
? 核心控制策略方面,合力充分發揮其在鋰電能源叉車方面的成熟經驗和試制試驗能力,搭建了氫燃料叉車試驗平臺,已掌握氫燃料叉車、電池的核心控制策略。
? 在專利和行業標準制定方面,合力氫燃料整車及技術路線已申報相關專利 23 項,其中發明專利 8 項,外觀 5 項,實用新型 10 項。2022 年合力完成氫燃料工業車輛的型式試驗報告,并主持制定了《工業車輛用氫燃料電池系統技術規范》。
開展產業鏈并購,強化布局電動叉車
公司整合行業資源,加速推動電動化進程。寧波力達物流設備公司(簡稱“寧波力達”)主營電動倉儲叉車,2021 年實現歸母凈利潤 2.27 億元,同比增長 347.46%。2011 年,合力控股股東安徽叉車集團以現金出資人民幣 1.02 億元的方式增資入股寧波力達,占其注冊資本的 56%。寧波力達自進入叉車集團運營體系后,依托叉車集團強大的品牌、渠道優勢,緊緊抓住國內工業車輛行業發展機遇,成為國內領先的倉儲車輛研發、制造、生產基地之一。
2018 年 12 月,安徽合力以現金方式收購寧波力達 66%股權,成為其控股股東。此外,浙江加力倉儲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加力股份”)主要從事電動物流設備產品的研發及制造,2021 年實現營收 6.17 億,同比增長 62.55%;實現歸母凈利潤 0.32 億,同比增長 34.16%。
2020 年 10 月,公司通過收購獲得加力股份 62.64%的表決權,成為其控股股東,并于次年 1 月全額認購加力股份定向發行股票,將表決權擴大到 70.42%。
通過收購寧波力達和加力股份,公司整合集團內、行業內優質電動叉車標的資源,充分發揮渠道、研發、管理和產業鏈配套等方面協同優勢,增益經營業績。
原材料價格回落、規模效益疊加銷售結構優化,多因素驅動公司盈利能力提升
鋼材價格回落有望推動公司盈利能力上行。公司營業成本中原材料占比 90%左右,而其中主要原材料包括鋼材、生鐵、發動機、平衡重、電池等。
鋼價等原材料價格波動對公司盈利能力影響顯著。根據公司可轉債募集說明書,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以 2022H1 鋼材價格對公司毛利敏感性分析,若鋼材價格下降 1%,則公司毛利可提升 0.5%。
鋼材價格 2021 年出現大幅上漲,給叉車行業帶來了較為明顯的成本壓力和毛利率壓力。
2022 年初至今,鋼價降幅明顯,已回落至 2020 年同期水平附近,叉車行業盈利修復彈性或較為明顯。
同時,規模經濟效益或將進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叉車行業內存在較強的規模經濟效益,規?;a的企業在原材料的采購和規?;a降低成本方面具備優勢,其利潤相對高于新進入行業或規模較小的企業。
且持續增長的經營規模亦有望攤薄經營費用,近年來公司銷售費用率、管理費用率均顯示邊際改善,受益降本增效、規模效應共同催化。在國內需求修復疊加海外出口景氣趨勢下,公司規模效應有望持續體現,并進一步修復盈利能力。
此外,產品結構調整亦將助力綜合盈利能力提升。
1)公司近年來電動叉車營收占比穩步提升,從 2019 年的 17.84%提升至 2021 年的 21.51%。尤其近兩年公司高附加值、較好盈利能力的 I 類車和Ⅱ類車的產品銷量維持高增,銷售結構有所優化。同時,公司電動叉車毛利率高于內燃叉車,2021 年電動叉車毛利率 16.87%,內燃叉車毛利率 13.72%。
2)公司出口銷售占比從 2019 年的 16.6%提升至 2021 年的 19.2%。而 2021 年海外業務毛利率 16.35%高于國內業務毛利率 15.47%。整體而言,隨著毛利率較高的電動叉車和出口業務占比提升,公司綜合盈利能力有望進一步提升。
報告總結
公司為國內叉車知名品牌,布局叉車全系列產品,近年來鋰電新能源叉車及國際化業務產銷規模實現快速增長,公司營收穩步提升。
叉車全球市場空間超千億,當前行業受益制造業需求復蘇及鋰電叉車滲透、海外出口景氣等多因素催化,行業有望開啟新一輪周期。而公司積極進行新能源布局、國際化拓展,疊加原材料價格回落、規模效應,多因素共振有望催化公司業績彈性。
此外,公司作為安徽重點國企,混改有望逐步推進,穩步推進“三項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經營效率亦有望穩步提升,促進公司盈利能力改善。預計 2023-2024 年,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 12.4、15.0 億,對應 PE 分別為 11x、9x。
、(報告出品方/分析師:長江證券 趙智勇 臧雄 曹小敏)報告屬于原作者,僅供學習!如有侵權,請私信刪除,謝謝!報告來自【遠瞻智庫】
內容質量低
不看此公